为市民留下城市记忆
昨天上午,小编来到宜城学前路附近的市体育馆老馆改造现场,场馆西侧入口处已用围挡遮住,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拆解施工,原馆的一些墙体结构和大门已被拆除,露出部分建筑框架。
“当初,看省运会女篮比赛在这里,参加1997年全市‘庆七一,庆回归’大型歌会活动在这里,姚明、胡卫东等体育巨星也都来过这里……”看到正在拆除的老体育馆,市民蒋建国说,在2007年市体育中心相关场馆正式投用前,“四运会”“五运会”等多届全市运动会以及陶艺节开幕式、宋祖英和毛阿敏等巨星演唱会等大型文体活动,大多都在这里举行。对“老宜兴”来说,市体育馆老馆不仅是一个体育健身场所,更承载着许多人难忘的城市记忆。
“上世纪70年代初老体育馆建成时,还只是个露天场馆,后来加盖了雨棚,成为全市第一个室内体育健身场馆。”今年已年过七旬的宋继超,曾在该馆工作过。他感慨地说,建成至今,市体育馆老馆曾多次进行维修和翻新,主场地由当初的水泥地,变成塑胶场地,再变成木地板;顶棚材质也从石棉瓦、铝合金变成彩钢板……最近几年,该馆不再担当举办赛事的“大任”,变成市民健身活动的场所。可如今由于年代久远等原因,功能上和结构上还是“跟不上”了。
充分保留老建筑风貌
市体育馆老馆为啥要改造?怎么改?改造后新建筑有何特色?在现场,市建设部门相关负责人拿出一份设计图。从图上效果看,新建筑在充分保留老馆原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更具有实用性和现代气息。
市建设部门工作人员表示,在功能设计上,该体育馆只有一层,建筑面积约1600多平方米,其中可容纳2000人的看台占据了相当大的面积,而主要体育健身场地只有近600平方米。随着举办比赛等功能的“淡出”,老馆有效使用面积相对较低的问题日益突出。而建筑本身经过岁月的洗礼,原场馆外墙多处出现老化、破损;有的门窗严重生锈,大面积损坏;雨棚也开始出现变形和漏雨等,存在安全隐患,亟须改造。
“考虑到不少市民对它印象深刻,有很深的感情,我们将在尽量保持原有格局的情况下,进行现代化提档升级。”市建设局建管中心工作人员说,此次改造工程将进行原地部分改造,在充分尊重原来的风格基础上,对老馆外立面结合门窗改造进行提升设计建设,内部改造风格也遵循简朴、大气、实用的理念。原有建筑的总尺寸、建筑高度及外墙门窗洞口等均不作变动。同时,工程对老馆外立面及门窗的翻新改造,也特意采用“真实漆拉毛工艺”,在翻新的同时给予建筑老房的质感。此外,为满足现行消防设施需要,工程还将增建地下水泵房及消防水池等。
成为市民新健身乐园
改造后的老体育馆将有哪些功能和特色服务?对此,市体育部门工作人员表示,改造后,该馆建筑面积将由现在的1600多平方米增至3000多平方米,预计在保持原有篮球场、羽毛球场等设施的情况下,增加跳操、斯诺克台球等当下热门休闲健身项目的场地,成为市民尤其老城区居民的健身乐园。
根据具体改造方案,改造后的老体育馆在建筑功能布局上,主要分体育运动和休闲健身两大块。其中,体育馆北侧为篮球场、羽毛球场的合用场地。南侧由原来的一层结构,改造成三层框架结构,底层设置跳操区,采用开放式大空间。二层暂定为体育健身培训场地,西侧设公共卫生间。三层暂定为斯诺克、九球等综合性场地等,以满足不同群体对各类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