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有些普通得让人熟视无睹的事物,却反映着很多行为和设计的关系——比如椅子。“坐”伴随着每天的生活,一直到生命的终点。“为坐而设计”是设计师们的思考:人想坐在什么样的东西上?坐的心情是舒适是难受?坐的文化是尊严还是诙谐?
为了“坐”而设计,推动原创设计前行
此次来锡展出的“为坐而设计”,是由中央美术学院江黎教授策划的产品原创设计大赛,是中国最早的产品设计实物赛展活动之一。“为坐而设计”大奖赛,顾名思义,是邀请全球设计师和艺术家们,为了人们的日常“坐”而设计:倡导以“坐”的行为方式为核心,进行实验性的设计创造,主要探讨、研究在特定或预想的生活、工作、娱乐、休闲环境下,人的行为方式与坐具形态的互动关系——也就是坐具的形态是根据人的特定行为目的,如功能要求、趣味倾向,以及材料属性及环境因素等各种不同要素所决定的。
“‘为坐而设计’可以是某种改进设计,也可以是全新概念的未来设计;可以是高科技的功能设计,也可以是极富个人想象的感性设计,所有的设计中,唯一限定是它必须是原创设计,必须满足人们坐的需求。至于用身体的哪一部分坐、坐在什么上面、怎么坐、坐多久,则全由你来定,充分发挥设计者的想象力。”
从2002年举办首届同名赛展至今,这一大赛已有十二年,“为坐而设计”系列大奖赛从成长到成功,记录了中国设计师们为“原创”所付出的艰辛探索。赛事的专业高度与规模在十几年的经验积淀下,已经达到国内同类赛展的最高水准,在国际上也有相当的知名度。
谈到策划此项大赛的初衷,策展人江黎教授曾表示,“为坐而设计”的命题在设计比赛当中比较特别,这样就把设计的思考拉回到人的最原点,“从人的行为设想,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东西来支持他这样的行为。对参赛者从思考层面上来说,更加宽泛了,所以在比赛里会出现一些根本不像椅子的东西,也可能不是特别实用,这些设计是完全脱离了椅子、沙发这样的固定的用具——从这方面出发,又能够把设计拉回到原创设计的思维。”
“60把椅子”,挖掘“活着”的本土好设计
从第一届开始,“为坐而设计”不断推动中国原创设计前行,激励并造就了很多年轻的优秀设计师。从中国的现代设计发展来看,这项赛事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多年以来中国概念设计的“纸上谈兵”,也带动了之后一些设计赛事的评判准则。作为国际化的设计大赛,策划者大力提倡作品的探索性和实验性,尽量摆脱商业赛事的功利影响,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每次的“为坐而设计”都会设定不同的主题,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坐与长者”。“长者”指的是比我们年长的人,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成长都与他们密不可分,参赛者可围绕自己的生活环境或成长过程,表现与长者们共处时所引发的对于“坐”的行为和坐具的设计灵感。从去年5月开始作品征集,活动就得到了各界好评与支持,其社会性、时效性和学术性,是当下必须探讨的原创主题,引发了媒体对本届主题的热议。
“为坐而设计”赛事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和国际设计师展现设计原创作品的舞台,在大赛的获奖展览中,大家不仅能够欣赏到国外设计师的作品,也能够看到中国优秀设计师的本土化创作。
从第三届开始,启动了由设计师李永玲策划的“30把椅子”知名设计师邀请展,至今已经延伸到“60把椅子”。“为坐而设计”无论在赛事还是在邀请展中,都用设计的语言面向生活、面向人的行为、面向未来需求,提出设计思考,作品辐射到社会意识、文化积淀、时尚品位、前卫思想、艺术风格等多层面的思考。每届大赛都提倡鲜明、时尚、社会化的主题,如“坐与其他行为”、“户外公共空间的坐”、“坐与长者”等,参赛作品呈现出多元化设计现状,在材质和设计创思上也表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立足当下,让参赛者、参展者展开原创设计的畅思,从侧面佐证了中国当代的设计文化。本次展览推出了由中央美院江黎教授率队所做的“活着的无名好设计”田野文献调研成果,旨在挖掘在中国生存了几个世纪的还“活着”的本土好设计,也是主办方为原创设计的支持者和关注者组织的一场国际性最高规格视觉盛宴。